为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积极有效应对就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各级政府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我们对有关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汇编,以方便查阅。所列各项扶持政策以有关部门解释为准。
一、鼓励创业政策
(一)优化初次创业人员创业环境
1.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初次创办企业(指首次领取营业执照的)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一次性给予6000元创业资金补贴。
2.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期间初次创业的,领取营业执照后可一次性申领应领取的失业保险金。
3.在校大学生、大中专毕业生、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者参加人社部门组织的创业培训,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创业计划书通过有关专家论证后,按每人2000元标准给予培训机构培训补贴。
4.创业培训合格人员参加经国家人社部批准的创业模拟实训机构提供的免费创业模拟实训的,按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实训机构实训补贴。
5.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可按规定给予1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并享受贴息政策。
6.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开办“网店”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
7.留学回国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可按规定享受现行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政策。
8.初次创业人员创办的企业免费或以优惠租金入驻孵化基地的,按规定减征或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9.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96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二)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10.对招用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的创业经营实体(指在我市行政区域内由初次创业人员创办、正常纳税经营1年以上、带动20人以下就业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经营实体),3年内由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按创业经营实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全额补贴。
11.对带动6人以上(含6人)就业的创业经营实体,当年新增就业岗位每招用1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按2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带动就业补贴。
12.市政府每年遴选不超过20个符合产业发展要求、潜在经济社会效益好、带动就业突出的优秀创业经营实体,每个给予不超过5万元的奖励。
(三)支持创业孵化服务
13.各级政府对苗圃哺育和实体孵化工作成果给予补贴。
14.有关部门每年遴选一批优秀创业项目入驻各级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小企业创业基地和科技孵化园区,开展创业孵化服务工作。
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
(一)健全高校就业指导体系
15.各高校应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课程管理并给予相应学分认定。
16.各高校应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摆在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位置,自第一学年起就设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同时给予相应学分认定。
17.各高校应广泛聘用熟悉大学生情况、了解职场需求的社会各界人士和专业教师,建立实施职业指导导师制度,帮助每一名大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就业计划,尽早确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18.各高校应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部门建设水平,根据大学生特点和个性化需求,创新就业指导模式,完善就业指导措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19.有关部门适时提供产业升级人才需求预测情况,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20.有关部门定期开展就业指导业务培训,积极宣讲就业形势和政策措施,会同高校共同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二)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制度
21.在校大学生就业实习期间,高校应为其提供意外伤害保险;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按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和大病保险待遇。
(三)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技能培训
22.大学生可根据个人职业规划和学业情况选择参加2次政府补贴就业技能培训,或向市公共实训基地和大学生实训示范基地申请参加技能实训,对培训(实训)后经鉴定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按规定享受相应培训、鉴定补贴和意外伤害保险补贴。
23.我市生源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指零就业家庭、城乡低保家庭、残疾人家庭以及在校享受国家助学贷款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参加技能培训的,市政府按培训地最低工资标准给予生活费补贴。
24.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劳动者、大中专毕业生按规定免费参加政府补贴培训的,按规定标准给予全额培训补贴和鉴定补贴。
(四)引导用人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25.对小型微型企业新招用毕业年度城镇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小微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1年补贴。
26.对小型微型企业当年新招用城镇登记失业(含择业期内)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现有职工总数20%以上的,每招用1人按2000元标准给予补贴,补贴额度每户每年不超过20万元。
27.对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吸纳城镇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用人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费的50%给予1年补贴。
(五)鼓励高校毕业生赴基层就业
28.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对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报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时可按规定享受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基层机关考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三支一扶”计划高校毕业生的工作力度,市直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和市属事业单位选聘人员时,可优先考虑已进入基层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的“三支一扶”计划高校毕业生。对到县属乡镇、村工作且服务期满2年以上的,其在校期间申领国家助学贷款的本金和利息由市和服务所在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各按50%的比例代为偿还。
29.城镇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到市农业主管部门认定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创建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就业,与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3年内由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50%对高校毕业生给予生活补贴。
(六)鼓励参军入伍
30.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大学生在校期间缴纳的学费实行补偿,退役后复学的实行学费资助,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应届毕业生实施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31.对自愿应征入伍的大学生,可保留学籍至退出现役后两年内。
32.入伍时是大学生的退役士兵,退出现役后复学的,由征集地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按照当地退役士兵自主就业经济补助标准发给经济补助;退役后不愿意复学的,由入学前户籍所在地政府按照城镇退役士兵给予政策优惠。
33.高校毕业生可在毕业学校所在地应征入伍,退役后允许在入伍地落户。
34.大学生和异地入伍的高校毕业生的进藏义务兵服役期满,或转为士官、提干和考入军队院校的,可到批准入伍地民政部门申领进藏义务兵优待金,标准为当地义务兵优待金的4倍。
35.退役高校毕业生参加我市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时,笔试总成绩加5分。
36.对优秀高校毕业生士兵可依据《从大学毕业生士兵中选拔军官暂行办法》(政联〔2011〕10号)提干、报考军校和保送入学。
(七)加大人才储备力度
37.继续落实岗位储备计划,市政府每年储备1000名择业期内未就业的我市生源高校毕业生。聘用到储备计划岗位的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服务协议,服务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确因岗位需要且经核准后服务期限可延长1年。服务期内,高校毕业生按规定享受岗位补贴并参加社会保险。落实就业单位的,可提前解除聘用关系;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服务期满后自主就业。储备计划岗位出现空缺时可随时递补。
38.实施千岗计划,市人社部门采取考试方式,择优招用高校毕业生从事基层公共服务工作,服务期间享受生活补贴并参加社会保险;鼓励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公开招聘街道、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优先考虑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
39.继续做好就业见习工作,就业见习单位每接受1名就业见习毕业生,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给予50元/月的指导老师带教补贴;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期间,见习单位按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参加意外伤害保险,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50%对见习单位给予补助,意外伤害保险费由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承担。
(八)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
40.市人社部门要建立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数据库,深入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确保到年底前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
41.对到社会组织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所在地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协助办理接收、落户手续。
42.将我市生源的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和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作为帮扶重点,纳入就业援助体系实行“兜底”安置。
43.毕业年度内的残疾高校毕业生和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高校毕业生,离校前按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求职补贴。
44.对毕业3年以内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申报灵活就业的,按其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的60%给予2年补贴。
45.对毕业不满5年,且与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高校毕业生,按我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予以保障。
(九)营造公平就业环境
46.规范签约行为,各高校不得将毕业证书发放与高校毕业生签约挂钩。
47.高校毕业生可在求职地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享受免费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政策扶持。
48.国有企业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招聘符合条件的应届高校毕业生,除涉密等特殊岗位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招聘信息要在市政府网站公开发布,对拟聘人员应进行公示,明确监督渠道,报名时间和公示期都不少于7天。
49.用人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时严禁设置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歧视性条件和毕业院校、户籍等限制性要求,切实落实取消就业体检中乙肝检测项目等有关规定。
50.各有关部门对到各类用人单位就业、自主创业和退出现役的高校毕业生,在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经费申请、科研成果或荣誉称号申报、工龄确定、档案保管和转递、落户等方面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51.认真执行残疾人就业条例有关规定,保障残疾高校毕业生公平就业权利,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招录残疾高校毕业生。
大连市就业管理中心是负责全市就业管理服务和失业保险经办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主要承担全市就业扶持政策落实工作;指导全市开展创业带动就业和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工作;负责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及全市城镇就业失业登记、调查、统计分析和《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发放使用;指导全市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开展失业保险待遇审核、发放等管理工作;承担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和高新园区失业保险待遇审核认定等具体经办业务。
电话:0411-84369008
传真:0411-84369005
地址:大连市西岗区白云山庄13号
邮编:116011